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安平 運河博物館








運河博物館這顆章,是我覺得蓋過最精緻的一顆紀念章了!



蓋到這2個劍獅的章我也很喜歡!超酷的!
















這顆章有點大,而且只有字沒有圖案,我只是蓋出來讓大家知道這裡也有這顆章而已!
哈~不過倒希望既然有蓋了,凡事也能美夢成真啦^^



原 台南運河安平海關。
安平運河博物館為全台第一座以運河為主題的博物館,這棟有著綠地木棧道的安平海關,建於1930年。日治時期,商船在此入關。昔日海關前並無橋樑,對岸亦只是一片沙汕水地,若要往對岸(今新安平)得在此渡小船。長久來荒廢隱沒在安億橋邊,直到92年列為市定古蹟,重新整修後,以運河博物館再現。 建築外觀為日式風格院落,院落前有兩棵榕樹與一棟黑瓦屋頂、紅色磚牆的日式建築,建築樣式簡單樸素。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安平 東興洋行






這顆章跟在高鐵經緯書局的蓋的章一樣,只是下面加上書店的名字而已~ 怎麼這樣呢!!




在這裡蓋到這3顆章! 就放在餐廳旁邊喔~




現在的東興洋行,多設置了餐廳,整體以德式風格呈現,在餐飲方面還提供德國香腸、潛艇堡、花茶、咖啡和德國黑麥汁,加上現場也有放輕音樂,也是一處與三五好友放鬆心情的好去處。



原德商東興洋行

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,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,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。 清咸豐8年(1858年)中英、中法簽訂天津條約,清廷除開放大陸沿海的通商口岸外,在臺灣也開安平、淡水兩口岸。

同治元年(1862年)淡水首先開港,二年後,安平也隨之開港,所以,外商紛紛在此設立洋行。當時,規模與體制較大的外商有:英商德記、怡記、和記、德商東興和美商唻記等,合稱安平五大洋行,直到光緒19年(西元1893年)的三十年間可說是安平地區洋行商務貿易的全盛時期。

光緒21年(1895年)日本據臺後,將鴉片、樟腦等大宗貨物收回專賣,只開放砂糖一項,使得洋行貿易量銳減,無法維持,東興洋行遂宣告關閉。

光緒27年(1901年),日人將臺南廳安平支廳廳舍設於東興洋行內。民國九年調整行政區時,安平支廳被裁撤,原址改為臺南警察署安平派出所。臺灣光復後,一度為製鹽總場宿舍。民國75年(1986年),改設為「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」,展示安平外商貿易史略極其相關產業。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安平 老街藝品店 ( 園玉緣 )

















這些紀念章是在安平老街的 園玉緣 藝品店蓋到的,進去的時候有點不好意思說,我開口詢問想蓋章時,老闆娘以為我要跟她買東西哩,亂害羞的! 還好老闆娘人很好,我想改天有機會再去跟老闆娘"交關"一下好嚕!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全美戲院~ 陪府城人一起長大的二輪片戲院











這顆是全美60歲 首創設臨郵 60週年的紀念戳章。



台南人的驕傲總是名揚國際 。


因為李安,這家戲院成了全國知名的老戲院。

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安平 蚵灰窯文化館





免費開放時間:9:30~17:00 (週一休館,可別撲空了喔~)





燒蚵灰是台南地區流傳久遠的傳統產業,十七世紀荷蘭統治時期即有灰窯工匠的記載,而台灣數百年來漢人傳統磚石房舍之砌造,常以蚵灰調和糖水、糯米汁等製成俗稱「三合土」的黏著劑,或混加泥土、細沙、水等用於抹壁粉飾,故蚵灰實乃「起大厝」不可或缺的重要建材;另木構船隻的建造與維修,亦須仰仗以蚵灰為主要材料的桐油灰漿作為細縫填補劑,使木板之間不虞漏水而能堅固耐用。根據口述史料得知,安平地區於數百年已有灰窯之存在,灰窯尾社因而得名。

民國六、七十年代,由於面臨現代化石灰工業大量生產的競爭,一座座的安平灰窯相繼停產拆除,如今僅餘安平蚵灰窯尚保存完整,經台南市府規劃籌設「安平蚵灰窯文化館」,透過影像及文字記錄,將其生產流程記錄下來,從而提升府城文化資產的保存視野與成效。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台灣高鐵 - 台南站



這顆章結合了新式建築、台南府城、擔仔麵,畫面超酷的。

在諮詢服務台可蓋到,旁邊還有一顆台南縣的娜娜章!

台鐵站裡面的7-11也有一顆歸仁的微笑章喔!

 

台鐵站裡面的經緯書局也有一顆章,印泥沒什麼水,蓋的不是很好!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台南市立文化中心



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2009誠品書店「閱讀角落」旅行集章

誠品每家分店的章都極具特色,都是用該店的建築物外觀或店內陳設的樣貌來刻印的,真的超用心的耶!

知道活動時都過期了呢7/18~8/30~哈!又慢半拍,不知道這些章會不會因為活動過了而收起來呢~ 因為誠品這些章都好精緻喔,真想跑去全部蓋回來呢,不過那股衝勁也只是說說,我看還是有到其他分店時再默默收集就好~





 台南總店有這3顆章喔!




台南總店-兒童館






台南總店-音樂館



 台南-安平店



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台南機場~ 有刻新章喔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上面這2顆章是2010年1月時,蓋到的新章喔~ 這2顆新章才像話咩,下面那2顆之前的舊章簡直是濫竽充數嘛,我想機場應該是被抱怨到受不了,才刻了2顆新章吧~呵。

這新章放置的位置很明顯,就放在諮詢服務台前面的一張大桌子上,上面還有幾個台南古蹟可以讓人玩拓印帶回家留紀念喔~(這個忘了拍了).
  




印章放在旅遊諮詢服務台~


進出這個機場好幾次了,每次都忘記蓋個紀念章留念,這次終於記得,可是卻遇上這個印泥超沒水的,已經盡力印出輪廓嚕~

其實這2顆章也是跟火車站旅遊中心差不多的,也是一個是陰刻一個是陽刻,連圖案都一樣有點失望呢~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台南火車站旅遊服務中心






其實這2顆章是差不多的,只是一個是陰刻一個是陽刻。



這裡也有一顆 "台南 南區"的微笑章喔!

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台南火車站








以上這3顆章是放在火車站服務台。



這顆很明顯囉~ 在火車站裡面的7-11蓋到的,不過印泥沒啥水哩!!

【蓋章活動】2009平安鹽祭萬人祈福季 為您祈求好福氣!



景點集章送鹽袋 11/14-22 活動期間走訪各集章地點:雲嘉南濱海旅遊景點
每份摺頁集滿5個戳章即可至雲管處服務台兌換2個鹽福袋。

不知道這章長怎樣,不確定能不能去,只是知道有這活動訊息,先提供給大家囉!

2009平安鹽祭

【臨時郵局provisional post】花卉郵票(第2輯)發行首日





花卉郵票(第2輯)發行首日。  台南戳圖為 鳳凰木。


 
中華郵政公司繼3月12日發行「花卉郵票」系列常用郵票第1輯,10月14日續以紅粉撲花、木棉花、鳳凰木及火焰木為題材,發行「花卉郵票(第2輯)」1組4枚,面值分別為1元、2.5元、10元及32元。




配合郵票的發行,中華郵政除印製相關首日封、貼票卡、護票卡及活頁集郵卡各一批提前於10月12日供售外,另製作預銷首日戳低值封及套票封,於郵票發行當天供售,歡迎集郵人士選購。


我呢~ 只想蓋戳章^^
不過,當天也買了一些花卉郵票,準備寄明信片給國外喜歡花卉朋友時備用的,希望他們也會喜歡。

【臨時郵局provisional post】油桐花郵資票(續)發行首日




油桐花郵資票(續)10月14日發行,繼97年3月、98年4月以油桐花為主題分別發行「臺北2008第21屆亞洲國際郵展紀念郵資票」及「油桐花郵資票」,中華郵政公司續發行「油桐花郵資票(續)」1種。每枚郵資票印有2個英文字母之卷號及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之序號,總計60萬枚。
本項郵資票訂於10月14日裝入各地負責之該局之郵資票出售機,供顧客自行打印面值使用。




【臨時郵局provisional post】台南古蹟巡禮~ 2009府城孔廟文化節





2009府城孔廟文化節揭開序幕,聽見小小孔子來講古說故事、看見小朋友的孔廟[童]畫、徵求孔廟神[攝]手來記錄孔廟的點點滴滴。

【臨時郵局provisional post】麗星郵輪寶瓶星號首航台南



麗星郵輪「寶瓶星號」國際觀光客輪首航台南安平港。
這是歷史性的一刻,可以蓋到這顆章很有紀念價值呢^^
太幸奮了嗎~ 手有點小抖,字有點給它小暈哩~



台南市政府為歡迎寶瓶星號觀光客,在歡迎儀式中,安排台灣歌謠迎賓,東方藝術團表演道地的台南傳統藝陣如鼓陣、車鼓、跳鼓。致贈觀光客台南郵局精心設計的首日封,麗星郵輪公司也安排了船上的俄羅斯舞者到舞台上表演,另台南市政府與台南大遠百公司,一同邀請伴手禮及傳統美食小吃業者於大遠百廣場前辦理美食嚐鮮,希望寶瓶星號觀光客可以體驗台灣人民的人情味,並帶回府城伴手禮,本次首航行程預估可帶進無限商機,台南府城再次躍登國際舞台成為媒體的焦點。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安平樹屋





位於德記洋行隔壁,最初為洋行倉庫,從砌牆古磚推取自熱蘭遮城紅磚,及門楣花崗石、窗框基石與木屋架構判定,推測最早應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,作為「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」出張所倉庫,現況規模即為日本人增建。

光復後改為台鹽倉庫,曾一度荒廢任由榕樹寄生,經過半個世紀,形成特有的屋樹共生奇景。安平樹屋的奇景,引發藝術家的創造意念,在經費的支持下一度進駐其間。後因活動終止,樹屋再度閒置,直到被列入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整體規劃中,經過專業的規劃,於2004年底整修,提供木棧道讓人穿梭於樹屋之間,形成特殊的地景建築,帶著一種童心的想相及探險樂趣的空間,重現於世人眼前。

老榕樹氣根自然而然自損壞的屋頂垂下攀附生根,形成「樹以牆為幹、屋以葉為瓦」的特殊景觀。


【臨時郵局provisional post】2009 雙十國慶日





今年的國慶日很安靜,居然差點忘了當天就是雙十節了呢~ 不過還是應景的跑去蓋了個紀念章,就默默的祝福自己熱愛的台灣,繁事會愈來愈好的^^

因為今年的國慶日各級郵局均停止營業,所以是在營業廳大門外蓋到的紀念郵戳~

【紀念戳章commemorative stamp】安平古堡、熱蘭遮城~ 一級古蹟




這張DM拿回家時才看見是日文版的~哈!
可見日本觀光客一定也很多嚕!




台灣城又稱王城、赤崁城、安平城。原為荷蘭人於1624年所建,1634年(明崇禎七年)完成,初名奧倫治城,後改名熱蘭遮城,早期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,所以把這座巍峨的城稱為「紅毛城」。台灣光復後,稱為「安平古堡」,沿用至今。

荷蘭時期,台灣城是統治台灣的政治及經濟中心,明鄭至清朝時期,鑑於台灣城已失去軍事價值,大量拆除城磚加以運用。

日治時期,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,台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,並在其上重建方形臺階式的磚砌高臺。臺的中央蓋起拱劵式的洋樓建築,這便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。

經過三百多年的變遷,這座台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,今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有:城壁遺跡、磚砌平台、陳列館、瞭望台和古壁史蹟公園。

城壁遺跡:外城南壁在今台南市永漢民藝館旁,高三丈餘,城壁是用糯米汁、糖水、蚵灰殼和成泥,以紅磚砌成。紅磚色深者,是荷據時代由印尼、爪哇運來的;顏色淺較紅者,是後來明鄭時代增建時,自福建廈門運來的。城壁的上端仍留有剪刀形的壁鎖凹痕,是鎖樑柱用的,防地震;方形的洞口則是清軍築營房時挖的,用來放柱子。




位在安平古堡內的熱蘭遮城,這1~2年內似乎有重新翻修過,建築感覺蠻新的,這顆章也是新的,不過印泥沒什麼水,所以蓋起來的章不太清楚有點不滿意呢~